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能源巨头壳牌、申能联手布局上海氢能赛道 会产生何种“化学反应”?!

能源巨头壳牌、申能联手布局上海氢能赛道 会产生何种“化学反应”?

时间:2025-07-07 00:11:45 来源:八面见光网 作者:综合 阅读:793次

原标题:能源巨头壳牌、化学反应申能联手布局上海氢能赛道会产生何种“化学反应”?壳牌

7月29日,能源巨头壳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壳牌中国)宣布与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申能集团)旗下上海申能能创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上海申能壳牌新能源有限公司,申能上海赛道生何双方将通过该合资公司在上海投资建设加氢站网络。联手

据了解,布局该合资公司未来5年内将在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成6至10座加氢站,化学反应到2030年将打造30座加氢站,壳牌每天可以为约3000辆燃料电池卡车或公交车供应氢气。申能上海赛道生何

短期内,联手这些加氢站将使用来自当地化工行业的布局低排放工业副产氢。中长期,化学反应壳牌中国和申能集团将探索机会直接参与绿氢生产,壳牌并为这些加氢站供应绿氢。申能上海赛道生何

近些年来,联手壳牌与申能集团在氢能赛道动作不断。布局且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壳牌中国和申能集团官宣合作的前夕,上海正式发布《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要培育壮大氢能等绿色低碳循环相关制造和服务产业。而壳牌中国和申能集团的合作,无疑会对上海氢能产业发展带来“化学反应”。

两大龙头加速布局氢能赛道

随着“低碳”“净零排放”的呼声高涨,发展清洁能源迫在眉睫。这其中,作为“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的关键一环,氢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要充分发挥氢能清洁低碳的特点,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河北、江苏等地也紧锣密鼓地制定氢能产业发展计划,氢能发展地方潮涌。

在氢能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之下,壳牌与申能集团也将布局氢能赛道,视作转型抓手。

壳牌是一家全球化的能源和化工集团,主营业务是开发非常规天然气、研发化工产品、差异化成品油及煤气化技术等。申能集团主要从事电力、燃气等生产供应和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管理。

早在2007年,壳牌联手同济大学等各方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建立加氢站,这是上海第一座加氢站。

2020年11月13日,张家口市交投壳牌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这是张家口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壳牌成立的合资公司。2022年1月8日,该合资公司启动了一期2万千瓦的电解水制氢项目,而二期产能将扩大至6千万千瓦。该项目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解水制氢项目之一,在北京冬季奥运会期间为张家口赛区的氢燃料电池车提供约50%的绿氢供应。

2022年6月20日,股份有限公司与壳牌签署战略协议,将在能源转型和低碳领域深入合作。紧随其后,7月29日,壳牌中国与申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发展加氢站网络。

事实上,壳牌的氢能棋局遍布全球。在美国加州,壳牌与丰田、肯沃斯合作,开发三个大型加氢站;在德国莱茵兰,壳牌启动了欧洲最大的氢能质子交换膜电解槽项目,开始生产绿氢。

申能集团则提出“三纵三横”氢能发展战略。“三横”是指,第一横打造上海氢能基地,第二横建设省外氢能产业链应用一体化基地,第三横能打造多场景应用。

“三纵”则是上游以氢气制备为中心,关注绿电制氢、生物质能制氢等,布局电解槽技术及相关企业;中游以氢能储运为中心,聚焦高端氢能储运装备研发、生产与服务;下游以燃料电池电堆为中心,打造申能燃料电池产业集群。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梳理,申能集团在氢能的投资遍布“制储运加用”等环节,涵盖瑞必科、浙江蓝能、氢晨科技、鲲华科技、氢蓝时代等企业。

此外,申能集团也将自身的氢能生态圈扩散至全国。如在四团,申能集团在中日产业园开展绿色制氢示范项目——“光伏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

在山西,申能集团与吕梁市政府在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合作,与煤化工龙头企业潞宝集团合资设立山西长申,开展制氢、加氢站建设运营、车辆运营等业务。

在内蒙古包头,申能集团联合包头地方政府、远见能源及包钢集团,共同研发氢能生产技术,加快能源转型。

壳牌“联姻”申能的区域效应

根据双方的合作计划,壳牌中国与申能集团联合建成的加氢站网络,将在2030年达到30座加氢站,每天可以为约3000辆燃料电池卡车或公交车供应氢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短期内这些加氢站将使用来自当地化工行业的低排放工业副产氢,壳牌和申能在未来也将探索机会直接参与绿氢的生产。“用工业副产氢是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策略,这个氢比较便宜,但是工业副产氢的问题是无法无限制供应,副产的量取决于主产品的多少,如果短期内氢的需求量不大,壳牌和申能的策略是对的。”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教授、研究员于庆凯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从长远规模化制氢发展来看,目前我国提倡的可再生能源制氢方向是正确的。”于庆凯表示。

而针对此次合作,壳牌也显然看中了区域市场。

今年5月份,《上海市中长期氢能发展规划(2022-2035年)》(下称《规划》)落地。《规划》指出,上海市氢能产业的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产业创新能力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到2035年,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

壳牌表示,上述加氢站网络建成后,将加速燃料电池汽车在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公路货运、公共交通、市政服务、港口等领域的应用,并助力上海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的发展。

“希望能发挥各自优势,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安全、可靠、先进的氢基础设施,协同更多力量助力氢能产业发展,为服务国家和转型做贡献。”申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迪南也表示。

近些年,能源巨头们在可再生能源制氢上“圈地发力”,如在中原油田启动首次兆瓦级电解水制氢项目;在新疆启动我国首个光伏绿氢示范项目;投资10亿元在宁夏宁东设立全资子公司,通过发电制取绿氢;隆基股份投资100亿元研究电解水制氢,初期达到年产500兆瓦。

不仅在制氢领域,“大佬们”在氢气“储运用”等环节加大投入,促进能源应用转型。如中石化2021年开始建设“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将此种新型材料应用于氢储运环节,将提高氢气储运设备的性能;投资214亿建设4000兆瓦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等。

“一个新兴的优质行业开始肯定会发展过热,但氢能产业的未来可以期待。”于庆凯说。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 票据利率上行指向8月信贷或好转 大行成信贷投放主力
  • 成立525天后,集度提出了80万的交付预期
  • 北京市消协约谈每日优鲜:及时公布退费方案
  • 试用三天 手机应用“免费餐”真香吗?
  • 贵州:“毛小帅”酒不合格
  • 重庆、武汉无人出租车新政出台,开放程度比肩美国加州
  • 两部门:将阿兹夫定片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 倒数第一!国泰中国企业境外高收益债年内暴跌48%,基民很失望
推荐内容
  • 服贸会吉祥物“福燕”来了 蕴含连接融汇、国际合作等概念
  • 期市多数收涨:沪银、燃料油、苯乙烯、短纤涨超3%
  • 瞰见长三角:牵一“沪”而动全身,长三角都市圈之间需优势互补
  • 非农强劲意味着美国躲过衰退了?安联El-Erian:这种想法令人不安
  • 德总理呼吁欧盟改革决策方式,逐步过渡到“特定多数同意”
  • 江苏发布主要秋粮作物高温热害风险预警 连续高温将破61年来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