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车企出海 擦亮中国品牌
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中国汽车出口量跃居全球第二、证券中国跑出“加速度”,时报是车企出海擦亮令汽车产业格外振奋的历史时刻。特别是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更是一抹不容忽视的亮色,数据显示,证券中国2021年,时报中国汽车出口量已占据全球1/3,车企出海擦亮中国也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国。品牌
与20年前的证券中国汽车出口相比,这一轮的时报汽车出口不仅有“量”更有“质”。“质”的车企出海擦亮核心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品牌出口目的地从欠发达地区转向了欧洲、美国、证券中国日本等汽车强国的时报腹地;二是出口的产品从低端转为高端,产品溢价能力更强。车企出海擦亮乘联会的一组数据为中国汽车出口逐步高端化提供了有利例证。2018年,中国纯电车出口均价为0.2万美元,2022年这一数据已上升至1.99万美元。
风起于青萍之末。中国汽车出口的大爆发,其背后是中国汽车智造业的整体质变,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强大的三电企业,均给中国汽车的出口提供了更牢固的基础。
很多业内人士均判断,当前是中国车企出海的最佳时刻,特别是深入欧洲市场的机遇也非常难得。为此,多数汽车企业均付出实践,以各类方式出口欧洲。但从总体来看,目前中国汽车出口至发达国家的产品还未成规模,在当地的品牌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汽车品牌的建设绝非一日之功,特别是在欧洲市场,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极强,中国车企要想在当地站稳脚跟,首先要从观念上奉行“长期主义”,无论是研发及供应链建设,还是产品投放、服务运营、本土化团队建设等,均需要制定长期、稳定的“时间表”,将出海作为一项长跑,有节奏、有规划地进行。
同时,中国车企在海外还拥有一张共同的名片,即“中国品牌”。这意味着中国车企的出海也需要来自顶层设计方面的统筹,特别是在汽车标准认证、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体系支撑、跨行业合作方面,仍然需要来自行业主管部门的统筹和支持;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也有必要保持自律,维护好中国品牌这块统一的“金字招牌”,加强彼此的联动和合作,进一步巩固中国汽车品牌的向上升级。
品牌的建设,不仅需要车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本土供应链的“加速跑”。目前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层面的建设已较为领先,2/3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可由国内供应。但从长期来看,中国车企的走出去还需要与供应链“结伴”。
可喜的现象是,目前以、蜂巢能源为代表的中国电池企业,已透露了向欧洲市场布局的决心。在构建更加牢固的本土供应链后,中国车企的出海可有效避免不确定风险的扰动,走得更加扎实、更加长远。
(责任编辑:热点)
- ·谷歌隐私沙盒将于2023年初登陆Android 13设备
- ·国产大飞机完成取证试飞,何时可以交付
- ·iPad Air 6曝光:三大升级加量不加价
- ·俄媒:德国萨克森州州长称,切断与俄合作令德国经济体系有崩溃危险,可能“去工业化”
- ·核心技术人员均为大专、专科学历,下游行业持续萎缩,昆山玮硕IPO,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
- ·苹果iPhone 14系列将于9月亮相 外媒总结了四大新功能
- ·数字化转型为国企发展赋能添翼
- ·丁雄军评茅台冰激凌:非常成功,供不应求,吃起来非常柔顺
- ·金智教育转战创业板IPO:扣非净利润连续下降,曾曝出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 ·经济日报携手京东发布数据—— 户外运动消费成为市场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