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资本领投广汽埃安183亿元融资 险资布局新能源细分行业各显身手
本报记者 苏向杲
10月24日,人保融资记者从人保资本获悉,资本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汽埃安”)近日完成A轮融资。领投该笔融资创下国内新能源整车行业最大单笔私募融资纪录,广汽融资额达182.94亿元。埃安本轮融资由人保资本领投,亿元源细业各农银投资等53家机构参与其中。险资新能显身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布局目前头部险资机构纷纷布局新能源行业,分行包括新能源汽车、人保融资储能、资本光伏、领投风电等众多细分行业。广汽从险资二级市场持股情况来看,埃安截至二季度末,亿元源细业各险资持有的新能源概念股(概念板块)超过924亿元。险资通过长期股权、债券、资产管理计划等方式投资新能源行业。
在受访险资人士看来,在“双碳”背景下,新能源行业的核心赛道长期增长前景广阔,但仍应密切关注以下几点投资风险:一是新能源板块技术迭代较快,要警惕新旧技术切换带来的风险;二是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要跟踪产业发展趋势;三是要关注政策风险,包括国内的相关政策和其他国家贸易政策的变化。
险资积极布局新能源行业
近年来,险资积极布局新能源行业,并将对该行业的投资归类到绿色投资项目下。上市险企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绿色投融资规模约3198亿元,绿色投资规模超过4000亿元。也加强对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融资服务。
从险资布局新能源行业的方式来看,一家中型险资机构总经理对记者表示,近年来险资通过绿色证券、绿色债权等渠道积极探索、布局新能源行业。实体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一方面,险资可以依照市场化定价方式为其提供融资需求和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绿色技术转型,降低融资成本,发挥险资在社会低碳化转型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绿色低碳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风险可控、收益适中,与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定、风险承受能力低等特性完全契合。保险资金参与绿色投资,为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提供融资支持,不仅是保险业服务民生、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险机构获取稳定投资收益、保险资金实现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更能提升保险资金的资产管理、配置能力。”
从二级市场来看,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险资对A股新能源板块持股市值(统计保险机构进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持股市值)分别为741亿元、821亿元、1017亿元;重仓股个股数量分别为81只、87只、113只。持股险资机构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众多头部险企。
除股票外,债权投资计划等另类投资是险资布局新能源行业的重要抓手。人保资本表示,公司以另类投资支持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体系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累计投资规模超过350亿元。
需防范三方面风险
从新能源行业的投资价值来看,险资普遍看好其长期投资价值。
“科技与创新成为不可逆的时代主旋律,我们会持续关注‘双碳+大健康’长期成长赛道,着眼于获取中长期超额投资收益。”泰康资产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邢怡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双碳’目标下,光伏等新能源板块已经展现出良好的经济性和成本竞争力,未来需求会进一步扩张,带动上游原材料、中游设备制造、下游消费和运营的扩张,此外,储能、特高压、氢能等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上述险资机构总经理表示。
尽管新能源行业投资前景广阔,但目前险资投资该板块依然有诸多难点。有险企人士指出,主要难点有三方面:一是股票投资较为直接,但股票市场波动较大,消耗保险机构偿付能力,要求保险机构有较强的资本实力;二是债权投资计划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投资方式,但面临着收益率与险资要求不匹配的难题,三是险企对该行业的投资和风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阳光资产、昆仑健康保险等险资机构也对记者表示,投资新能源行业需关注技术迭代风险、市场主体竞争激烈及产业周期的风险、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责任编辑:知识)
- ·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原司长洪晓东:推动贸易数字化 助力中小微企业出口
- ·世界粮食计划署:2019年以来,全球遭受严重饥饿人数增加一倍多
- ·李大霄:政策东风吹拂大地 A股已经开始绝地反击三迹象
- ·为选票给通胀火上浇油?拜登宣布免除数千亿美元学生贷款
- ·广州法院引用“绿色原则”判决涉虚拟货币“挖矿”合同案
- ·35个重点项目 总投资1396亿元 “十四五”时期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发布
- ·港股下午开市恒指涨1.18% 中国中免挂牌平开
- ·浙江第三批药品集采名单疑披露 生长激素不在其中 长春高新回应:一切以公布名单为准
- ·北京颐和园11月25日起对南湖岛区域进行封闭管理
- ·什么信号?旧能源飙出历史新高!券商首席喊话:别犹豫,赶紧切换!
- ·澳门第69届格兰披治大赛车圆满收官
- ·被质疑造假!美女“券商分析师”代表中国区出战世界小姐全球总决赛?刚刚,安信证券回应了
- ·宜家53亿加码中国市场:从自提模式转型全渠道,能否打动中国消费者?
- ·泛海控股:需10日内向英大信托支付逾9亿元本息及违约金
- ·“避风港”也无法独善其身,新加坡明年或陷入“双面经济”
- ·2022年凯度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百强榜单发布,品牌总价值连续第二年超1万亿美元
- ·思摩尔国际将于9月26日派中期息每股0.1港元
- ·屡次上市折戟 贷款总计14.89亿 洪九果品批发故事能讲多久?
- ·欧洲天然气基准价上限定了,价太高或难以触发限价机制
- ·央行主管媒体:越来越多购房者提前还贷,专家称并非最佳选择